周易作为一部传承几千年的古老典籍,备受大家的喜。人的名字可体现性格、命运和未来,在我国古代,不少人参照《周易》命名。周易起名改名依据生辰八字命局,以五行关系为核心。根据出生时间和地点进行四柱预测,确定生辰八字命局。正如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四柱命局也并非完美。
五行的动量关系在命盘中呈现不同结构,总有脆弱之处。四柱用神理论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运用喜用的五行克制忌用的五行。例如小孩五行缺水,以金生水为用神,起名时便要用金水之字。
壹、周易对昆明小孩改名的影响
(一)名字与健康
在昆明,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名字对健康的影响。根据周易理论,姓名具有五行属性,若与生辰八字不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财运。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五行中火旺而缺水,而名字中又没有水的属性来平衡,可能会表现出急躁、易上火等性格特点,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就如一些实例中提到的,谢咏老师曾为一个经常生病的小孩子改名,经过对孩子八字命理的分析,发现孩子命格日主为丁火,偏弱容易生病,且受到亥水冲克根基。
通过改名字并进行五行调理,以木火为用神补木火,同时在孩子的住的房间、穿衣、方位方面进行调整,孩子的身体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昆明,也有一些孩子因身体不好而改名,改名后家长观察到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所改善,虽然不能确定完全是改名的作用,但名字对孩子的心理暗示以及周围人对孩子的态度变化,也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二)名字与人生智慧
从古往今来的名人改名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改名体现出的人生智慧和人生格局。比如革命前辈许光达将军,原名许泛舟,后改名许光达,意指在党的领导下,受苦受难的祖国必将到达光明的彼岸。又如张爱萍将军,原名张端绪,改名后表达了斩杀不平的决心。
在昆明,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面临人生的重要阶段或遇到挫折时,考虑为孩子改名,希望通过改名给孩子带来新的机遇和启示。改名不仅仅是改变一个符号,更是一种对人生的重新审视和规划。它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明白,人生是可以通过积极的改变来实现更好的发展。当孩子面临困难时,一个新的名字可以给予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以新的姿态去面对挑战。
(三)名字对命运的影响
名字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富贵贫穷、健康寿夭等方面。根据周易理论,人的运势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名字是其中之一。一个好的名字可以为人生带来好运,而一个不好的名字可能会带来诸多不利。在昆明,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改名后学习成绩有所上升,虽然不能完全确定是改名的功劳,但名字对孩子的心理暗示以及周围人对孩子的态度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名字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一个富有寓意、易读易记的名字更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从而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因此,取好名字对于一个人的命运至关重要。家长在为孩子改名时,应充分考虑周易理论中的五行、卦象等因素,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为孩子取一个寓意美好、符合命理的好名字。
贰、昆明改名的周易讲究
(一)取名由来简介
昆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字的起源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昆明” 最初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这个族群分布于云贵川广大地区。“昆明” 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西自同师(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后来,“昆明” 作为地名出现是在唐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 年),在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置昆明县,因接近古代昆明族而得名。到了元代,元灭大理后,在鄯阐设 “昆明千户所”,“昆明” 始作为地名出现。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 年),赛典赤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 年)正式设立云南行中书省,并把云南省的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昆明,至此,昆明正式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名称延续至今。
(二)文化特色
昆明话的发音特点独具特色,最突出的就是随处可见的方言儿化音。比如 “梨儿”“明儿天”“养生儿” 等。昆明话的形成与历史上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汉族人口徙居云南密切相关。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昆明汉族人口的来源和构成。昆明地区所在的滇中一带,远在 3 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从庄蹻入滇开始,汉晋时期汉族大规模移入。昆明汉族人口以历代的省外移民为主,同时也有省内其他地区移入的。南中大姓来自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他们与当地及周边的 “夷” 民杂居、通婚,同时与内地亲族保持联系。
元代初期,赛典赤・瞻思丁及其子孙任职期间,从中国内地和中亚细亚等地带来许多人在云南屯田戍守。明代初期,大批内地的汉族军民来到云南屯垦开发,汉族人口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世居民族的数量。县城和坝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民族为便于交际,使用彼此都懂的 “通语”,这对昆明方言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二是汉语主体地位的奠定。
在历史长河中,昆明地区与内地交往越来越频繁。元代初期设立行省,汉语设为通行语言。明代初期,大批汉族军民来到云南,进一步巩固了汉语的主体地位。昆明方言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华北方言和一些其他江南省份的方言,形成了极富包容性又独具鲜明地方特色的语言。
(三)风土人情
昆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昆明调充分展现了昆明的风土人情。昆明调流行于昆明市区及呈贡、晋宁等滇池周围的汉族地区,昆明附近部分少数民族中亦有传唱。昆明调泛指这一地区的汉族山歌、小调,民间有调子、民歌等多种称谓。
昆明调多在山野田间歌唱,一般不受季节限制,大规模的歌唱活动常集中于当地每年举行的歌会,如传统的 “三月三” 山歌会、六月二十四 “跑马山歌会” 等。歌词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男女情爱、家乡风光、历史、地理、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趣闻。
昆明调曲目繁多,流传较广的有耍山调、猜调、大河涨水沙浪沙、拈鱼、赶马调、送郎调、放马山歌以及东门腔、西门腔、草海腔等。昆明调演唱开始常有呼唤式的引腔,曲调具有叙事性特点。曲中常出现 “垛句”,音调近乎说唱,有的似快速 “绕口令”,好的歌手每唱到此,会得到观众满堂喝彩。猜调是昆明调的典型曲调之一,以 56 种事物相互猜答,想象力丰富,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