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佛教超度牌位的起源和历史背景与佛教的教义和传统有关。
佛教认为,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也称为中元节或鬼节。这一天被视为超度亡灵的重要时机,人们相信通过设立超度牌位和举行法会,可以帮助亡灵得到解脱和超度,减轻他们的痛苦,并为他们祈福。
关于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起源,有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据传说,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的母亲青提夫人,生前吝啬贪婪,死后随业力刹那间就入了饿鬼道。目犍连尊者用神通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心中十分悲痛。他向佛陀请教如何救度母亲,佛陀告诉他,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众僧的感神道力,便可救出母亲。目犍连尊者依照佛陀的教导,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供养十方僧众,最终成功地救度了母亲。
这个故事在佛教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起源。后来,这一节日逐渐传播到民间,并与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现在的七月十五中元节。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设立超度牌位,牌位上通常写有被超度者的姓名、出生日期、去世日期等信息。人们相信,通过设立牌位和举行法会,可以帮助亡灵得到解脱和超度,减轻他们的痛苦,并为他们祈福。同时,这也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的方式。